快过年了,五六十岁的人,不管有钱没钱,都要做好以下几种准备
农村有句俗语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
从冬至这一天开始,就要准备过年的事情了,这是习俗,也是年味。
现在,城里的货物,琳琅满目,但是真正让家人喜欢的,仍旧是带着亲情的东西。
五六十岁的人,作为家里的长辈,同时身体也还硬朗,主动充当过年的“主角”,是很有必要的。
建议大家,不管有钱没钱,都要做好以下几种准备。
01
翻晒被子和衣服,清洗窗台和家具,把阳光请进家门。
子孙们外出打工,或者去了远方谋业、读书,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了。床铺上,要么有了灰尘,要么被褥都已经被拆下来了。如果等子孙都回老家过年,才临时性准备床铺,被子难免是“回潮”的样子,棉絮也不会太暖和。
看看天气预报,哪天会有阳光?把被子晒一晒,把被套洗一洗。很快就会有阳光的味道。
家里的环境,应该整顿一下了,来一次彻底的“断舍离”。好的家居环境,让人宾至如归。推开窗户,让阳光涌进来,就更好了。
02
准备日常用品,给晚辈“新气象”。
这些年,我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。看看家里的旧物,有哪些应该丢了?很多老人,这样不舍得扔掉,那样也觉得有用,因此家里总是邋遢的样子。
有朋友建议,牙刷、毛巾、拖鞋等,最应该更换勤快。也许,家人不在家,牙刷一年到头都没用几次,毛巾也是。但是应该要及时更换了,别舍不得。
过年了,用上了新的毛巾、牙刷、杯子等,也是一份好心情。事实上,花不了几个钱。
对于要小孩的家庭,还得准备一些新玩具。
有一个爷爷,利用自己的木工技巧,做了一个“小猪佩奇”,让孙子嘚瑟了很久。这份爱,应该一辈子都记住了吧。花小钱,买喜气,何乐不为呢?
03
做一点手工年货,体现父母的爱,家乡的情怀。
现在很多老人,习惯性说:“超市里,啥都有,随便买点就行了。”
其实,过年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是塑料包装的东西,看着很好,但是真的不想动嘴,食欲不高。
我们常常说,回到家乡,就找到了乡愁。年货,也是乡愁的一种。
在我的家乡,到了年底,很多老人会做腊肉、腊鱼,还把腊鱼放在坛子里,加点剁辣椒,装起来。等揭开坛子的时候,满屋都是香味。有了这样的味道,就算是过了一个真正的年。
过年,就是不要怕麻烦,总得有一些“不一样”。
04
了解家里的人口变化情况,迎接“新人”。
想一想,如果家里忽然冒出一个“新人”,父母应该怎么办?毫无准备的样子,会让父母很慌乱,也会让“新人”很拘束。
作为家里的长辈,应该了解一下,大家庭里,到底谁家的孩子,找了对象;谁家又添了孙子或者外孙;谁家的新媳妇,怀上了孩子。
根据人口变化,及时准备好红包,生活必需品等,这是爱的体现。让“新来的人”,感受到父母的爱,不觉得自己的外人,感情就更进一步了。
05
算一算一年的收入,该讨的债要讨回来。
作为70后的我,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每到年底,就会听父亲说:“得去讨债了。”
父亲是一个木匠,一年之中,有三四个月在外头干活。农村的人,手头不宽裕,请人做了木工活,一时半会拿不出钱,只能说:“等有钱了,再给吧。”
关于欠债的事情,也没有一个借据,只是口头协议。
父亲厚着脸去找“雇主”,进门了,也不要多说什么。凑齐了工钱的人,开开心心地说:“都准备有一段时间了,就等你来拿呢。”拿到了钱,然后喝杯酒,吃顿饭。
也有一些很穷的家庭,会说:“对不住了,只能给一部分工钱。剩下的,来年想办法了。”父亲拿着钱,不是滋味,但不能生气,还得友善地说:“不急,你家的情况,我知道。”
农村的人,谁家都不容易。但是年底的时候,总得把一年的收入,搞清楚。
不要脸皮薄,就不去讨债。现在,我们只要一个电话,发一条信息,就能联系到对方了。讨债的方式变了,但是规矩没变。
06
准备召开一次家庭会议,谋划来年的幸福。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过完年,又是新春了。大家要如何过得更好?需要早点谋划。
好的家庭,是要召开家庭会议的,每个人都说一说过去的成绩,谈一谈未来的计划。看看谁需要帮忙,需要配合。
作为长辈,应该为家风的传承负责,要承担家庭发展的领头羊的角色。不要总是惯着那些“吃光用光、浑浑噩噩”的人。
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商量未来的事情,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的人来说,也是一种鞭策。时光如梭,再不努力,人就老了。趁年轻,多谋业,未来才会越来越轻松。
07
天地风霜尽,乾坤气象和;历添新岁月,春满旧山河。
总要相信,不管生活多难,来年一定会更好,春花会铺满山头,春风会吹过城市。
积极地准备过年,也花不了几个钱,但是这份关爱之情,比金子更可贵。
有父母的在的地方,就有家。这是人们的共识。
作为父母,就应该给大家一个像样的家,让外出的游子们,好好休息几天,让子孙们,带着幸福的憧憬,奔赴前程。
疫情之下的新年,难能可贵,好好珍惜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大地婚介公众号二维码
返程有单公众号二维码
返程有单小程序码
家用电器